学院建设

学院建设

当前位置: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网 -> 学院建设 -> 正文

【学院巡礼】人文学院——传统文化培根、红色文化铸魂、医德文化润心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11-10

编者按: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迎接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进一步凝练办学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学校评建工作办公室联合各二级学院(部)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专栏,宣传展示学校在立德树人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优势,持续推进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一、学院简介

新疆医科大学人文学院前身语言文化学院成立于2004年10月,随着预科教育政策转变,学院进入转型发展阶段,于2023年8月正式更名为“人文学院”。学院目前承办一个英语本科专业,并面向全校开设医学伦理专业基础课,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军事理论及国家安全教育等公共必修课,语言、文学及艺术类人文通识选修课等50多门课程,为提升医学人才人文素养、夯实专业基础、完善知识结构提供了充分保障。

学院现设有2个行政办公室、7个教研室、2个研究中心和1个基地。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专任教师64人,教授2人,副教授22人,高级职称占比37.5%;博士6人,在读博士4人,占比15.6%;校级名师1人,校级教学能手9人,校级天山英才1人。学院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事业发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转型发展,着力构建“党建+”的发展模式,实现党建和业务 “双提升”,服务于学校新医科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二、特色工作

(一)以文化人,夯实立德树人根基

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医学教育特点,健全文化类课程体系、打造文化活动品牌、建设文化交流平台,开设了大学语文、中国文化概论、应用写作、经典诵读、新疆是个好地方等10门传统文化培根、红色文化铸魂、医德文化润心的特色文化类课程。深入挖掘新医师生奋发进取、无私奉献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价值,凝练红色资源,打造医学特色突出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展文化育人路径。

学院精心打造“博雅读书会”“文润新医讲坛”“医学人文讲坛”等文化品牌,通过名师达人荐读、新医名医分享、沉浸式演绎、名家访谈等形式,示范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举办中国诗词大会校园选拔赛、师生演讲比赛等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积极挖掘校史文化并将红医精神融入日常教学,努力涵养医学生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开办新医人文微信公众号,拓展优秀文化浸润学生心灵的载体;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作用,办好办强燎原文学社、墨轩书画社、英才外语学社等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图1 文润新医讲坛活动

                                                                          图2 博雅读书会系列活动

(二)以美育人,构建多元浸润渠道

学院将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构建美育通识理论课、美育浸润实践课、艺术团和社团指导课及校园文化活动为核心的“四位一体”美育课程体系,积极探索美育与医学的跨界融合,为新医科建设提供文化支撑,不断丰富学生美育素养。美育教研室开设中外名曲欣赏、中外美术鉴赏、影视艺术鉴赏等内容的“美育鉴赏类课程群”;以声乐、器乐、绘画、书法、彩铅、舞蹈等内容的“美育实践类课程群”,2024年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线上线下美育课程70余门次,基本实现了美育课程的全覆盖。

           图3 “四位一体”美育课程体系                        图4 《彩铅技法》选修课程将绘画与医学主题融合

学院依托美育中心,建立中华书画体验馆、器乐排练厅、合唱排练厅、电钢集体课教室、基础绘画技法教室等平台,不断完善美育实践教育场地;积极推进高质量大学生艺术团建设,常态化开展“新医好声音”校园十佳歌手大赛、青春校园舞蹈大赛、合唱比赛、交响乐团新年音乐会、新生文艺汇演、毕业生文艺汇演等美育品牌活动;持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校院两级群体性舞蹈、合唱、演讲、朗诵、乐器展演等活动,极大丰富了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近几年,在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各类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中荣获了30余项奖项。

                                                            图5 学生舞蹈、器乐、影视艺术鉴赏、书法活动

            图6 学生参赛获奖证书                           图7 医学人文主题舞蹈、迎新年合唱比赛、迎新晚会

(三)医文融合,厚植医者仁爱情怀

学院立足医文融合培育理念,深入挖掘医学与经典文学作品、医学与哲学、医学与绘画、医学与书法、医学与音乐、医学与舞蹈的融合元素,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通识教育和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紧密结合,聚焦构建医学人文教育体系,提升师资水平,加强医学人文课程建设,开设医学伦理、医学史、医学传播学等3门核心课程。同时精心创立了 “医学人文讲坛” 品牌活动,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讲座,不断激发学生对医学人文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图8 医学人文讲坛活动

学院已同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温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等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共建关系,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交流先进教学经验的过程中,共同探索医学人文教育的创新模式。

图9 学院与温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与管理学院签订合作协议

(四)强化推普,筑牢国家通用语言基石

学院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作为铸牢中化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抓手,锚定国家级“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创建目标,稳步推进校级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对口协作项目中南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新疆医科大学工作站)正式挂牌。2024年9月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站扩容至30个考试点位,构建普通话智能学考一体化数字化平台,实现在校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全覆盖。自2020年建站至今累计完成测试任务27796人,今年全年预计完成11000人次测试任务。

学院逐步完善课程建设,打造课程梯队,组建“新医推普社”,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南疆和田、库尔勒等农村、社区开展“普通话+健康科普”“普通话+非遗文化体验(桑皮纸制作、剪纸)”等活动,探索多维育人新路径,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图10 2024年暑期“新医推普社”赴和田墨玉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五)铸魂育人,助力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聚焦学生需求,设置课程模块,丰富人文通识选修课门类,通过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选择。学院任选课涵盖艺术、文化、语言、人文等领域。近3年人文选修课门数从10门增加到27门,其中公共艺术课程由7门增加到14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共开设人文通识选修课21门,39个班次,选课总人数达到2644人。

学院积极实施“以赛促教、教研结合、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团队”措施,有效促进教学能力和课堂质量全面提升。近几年,大学英语课程获得校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与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教学团队培养了1名校级教学名师、7名校级教学能手。2024年1名教师获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第四届自治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2名教师获得第四届自治区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教师课外指导学生以赛促学,在各类英语技能竞赛中取得佳绩。在2023年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新疆区赛中荣获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7项,优胜奖1项;在2024年第七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新疆区赛中取得团体二等奖;学院大力支持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已建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英语语言文学、医学人文、美育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及科研团队。近几年,各类科研和教学研究项目立项40余项、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与文章130余篇,资政报告5篇,形成了6个优秀思政案例,荣获了11项各类项课程思政项目。

图11 李娜老师获得全国第七届青教赛三等奖、第四届自治区高校青教赛二等奖 图12 指导学生以赛促学取得佳绩

图13 选修课课堂

人文学院将继续坚守“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医文融合、铸魂育人”发展理念,积极构建凝练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特色学科,以传统文化培根、红色文化铸魂、医德文化润心,不断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